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相关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司法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2、我直接举例子说吧,比如判两年死缓,意思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年内监狱服刑,两年内没有违反监狱的监管,也没有再犯罪或者新发现的漏罪,那么两年后就自动改成无期徒刑,相应的,两年内出现不服从监狱监管或者再犯罪的,就执行死刑。比如判三缓四,意思就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
3、缓刑怎么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罪犯居住社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机构负责执行。
4、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5、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来判决的刑罚。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较轻,罪行较重,判处的刑罚3年以上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适用缓刑。
6、缓刑是怎么执行的,判缓刑如何执行《刑诉》第二百六十九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7、缓刑是指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有条件地暂缓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并一定期限内予以考验,并保留执行的性,以达到刑罚目的的一种执行制度。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特殊执行方式。
8、导读:缓刑的执行包括以下步骤:判决阶段,法院考虑犯罪人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给予缓刑;法院规定缓刑条件,如遵守法律、不再犯罪;犯罪人缓刑期间接受定期考核,必须遵守条件;缓刑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犯罪人需保持良好行为;违反条件导致缓刑撤销并执行原刑;成功遵守条件后,缓刑期满,刑罚被视为已执行完毕。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