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一天)和中秋节(放假一天)。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初初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2、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3、以劳动法规定放假一天的节假日为:元旦、端午、中秋、清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国家法定休假日,共计11天。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部分节假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主要有:妇女节、青年节。这些假日不逢休息日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正常上班的,单位是无需支付加班费。事假事假的天数由用人单位通过制订规章制度的方式确定。
5、目前,我国《劳动法》中并未对法定节假日作出相应的规定。国务院制定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才明确规定了每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6、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文规定,法定节假日包含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其他特定节日。法定节假日期间,如若安排劳动者进行工作,则需向他们支付至少相当于其日薪百分之三倍的工资作为报酬。值得注意的是,法定节假日不可通过调整常规休息日来替代,而必须以支付加班费的方式予以补偿。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