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换后,是否仍需承担原有责任?执行过程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确保公司履行义务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中的具体责任尚未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一些公司面临经济纠纷时,常通过恶意更换法定代表人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年修正)第十八条:作为被执行人的营利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抽逃出资的股东、出资人为被执行人,抽逃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地方查处时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发现相关责任单位实施违法行为时超过2年,不应再追究其违法责任;二是认为违反规划许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设计、施工,其行为有继续状态,应当自纠正违法行为之日起计算行政处罚追诉时效。
4、法人的风险法人因自身过错承担责任越权代表公司造成损失;董高兼法人进行职务侵权造成损失;董高兼法人违反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对公司造成损失;协助股东抽逃出资;破产清算期间出现过错,导致财产减少;妨害民事诉讼、帮助单位违法犯罪。
5、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涉及刑事案件;而行政处罚则是机关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对违法行为做出的处罚。为什么会从刑事拘留转为行政处罚?有时候,案件调查后发现犯罪事实不够成立,但涉及到行政违法行为,这时就考虑将刑事拘留的措施转为行政处罚。
6、法人变更后,对于之前的违法责任,是由变更后的法人来承担。法人的变更只是形式上的,例如名称或地址的变更,那么原来的法人主体并没有改变,因此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的变更涉及到合并或分立情况,那么原来的法律责任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新设立的公司来承担。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