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bj03 2025-06-11 法律知识

一、民法典规定的一般申诉时效是几年

一般是三年,特别规定的是一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规定的?般诉讼时效是?年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起开始计算。

欠款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合同诉讼时效是3年,根据《民法典》中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如果是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1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主观:民法典规定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3年,而特殊合同纠纷,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仲裁或者申请诉讼的期限为4年。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物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法律中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是三年的时间。根据我们国家《民法典》第188条明确的规定的,一般的民事方面的纠纷都是三年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的如果是比较特殊的,也就是身体受到伤害的要求,赔偿的情况之下是一年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C. 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 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1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法制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核心和基础。

二、论述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未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权利时,依据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其实,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此,而其 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起诉时效制度。关于诉讼时效的概念,民法学理论结合各国 和地区立法中对诉讼时效效力的规定,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权利消灭说。

【摘要】诉讼时效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旨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唤醒“权利温床上的睡眠者”,维护社会稳定和交易安全。诉讼时效制度的发展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行该制度的国家的法治进程。

我国目前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在以下规定中: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通过诉讼时效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预防民事权利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敦促权利人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使债之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及早了结,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便于法院对相关民事案件及时正确的处理。

导读:依照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制度为2年。特殊的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长期诉讼时效为20年。民间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制度一般适用2年的一般时效制度,当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为有效的诉讼时效期间。

对当事人的时效抗辩进行审级限制,是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创新。时效抗辩权属实体性权利,通过诉讼审级限制终局性地剥夺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应当有其法理上的正当性。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三、行政诉讼时效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1、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对于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其诉讼时效最长有20年。

2、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3、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期限通常分为以下几类:第普通起诉期限: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行政诉讼法》第39条。],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行政诉讼法》第38条第2款。

4、对于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自行政机关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不履行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紧急情况下提出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5、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6、行政处罚的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四、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1、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主要用于债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从原则上说,债权请求权都可以适用诉讼时效,如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等。

2、当然,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均适用诉讼时效,比如请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等;对于形成权等非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这个有专门的除斥期间规定,完全不同于诉讼时效。

3、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各种财产性质的请求权。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法律、法规对索赔时间和对产品质量等提出异议的时间有特殊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4、我国台湾地区,立法明确规定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是请求权,《民法典》第125条规定:“请求权因10年不行使而消灭。”第963条规定物之占有人的返还占有、除去妨害和防止妨害请求权自侵夺或妨害占有或危险发生后一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5、各国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在实践当中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请求权模式,即诉讼时效适用于所有的请求权,其代表是德国的民法典。该法典规定:对于他人之作为或不作为的请求权,罹于时效。

6、A.当事人请求撤销合同B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C.业主大会请求业主缴付公共维修基金D.按份共有人请求分割共有物——答案在下方——正确答案 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五、民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

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般诉讼时效的期间为三年,要从权利?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之?起计算。但权利受到损害之?起超过年的,法律不再予以保护。您可以在店铺上向专业律师进?更多法律咨询。

2、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最长不超过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二十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民法典》第188条第1款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特别诉讼时效期间: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有关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散见于《民法典》和民事单行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5、【解析】本题考查《民法典》。《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 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6、民事案件追诉期是几年 民事案件追诉期是3年,有特殊规定的,依照相应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