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合同法》主要规定了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条件、特种劳动关系以及职工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还有《劳动教育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社会保险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
2、随后,国家又相继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以及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3、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4、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劳动条件有哪些,毕竟各个行业是有区别的。劳动条件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设备条件,如有一定空间和阳光的厂房、通风和除尘装置、安全和调温设备以及卫生设施等。
5、关于签订劳动合同 大家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在法律上就承认你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了,用人单位也赖不掉。我国目前也承认事实劳动合同,就是不签订书面合同,但是实际存在用工关系。
6、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意义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内部需求 人是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元素,每个人都是国家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活动中,法律法规的存在就是约束劳动者行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社会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法律授权的专门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准司法制度,是劳动人事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商事仲裁是对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的居中裁断。
好消息:现在软件版权者提供免费注册码,请需要者登录:申请.新版本:2008年10月1日发行,收录了新的劳动合同实施细则等数百部法律法规.《中国劳动人事法规大全》(软件) 具有以下特点: 劳动法规大全。
中国劳动人事法规大全官方版是依据本国国情而商定的劳动法文件,中国劳动人事法规大全官方版包括了从建国以来颁布的有关劳动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颁规章规范性文件、各省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等。
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大全 (星号数代表重要性程度) 《劳动合同法》★★★员工入职、离职、调动,无不涉及到本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法,最好听一些法律专家如律师的课。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合同法》主要规定了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条件、特种劳动关系以及职工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还有《劳动教育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社会保险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4、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5、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还有:《工会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此外还有大量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几乎都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相关。
6、劳动关系有什么法律,法律关系是什么样的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应是指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照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2、如有关劳动合同、劳动报酬、 劳动保险、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工会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规。狭义的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 了改善劳动条件,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
3、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费用、疑似职业病病人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5、劳动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那么,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劳动合同法》。
6、调整岗位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原岗位是否基本相当。 调岗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 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法律分析: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其次,还有《劳动教育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社会保险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劳动教育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开展全员劳动教育,促进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凡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着眼于长期的、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水平不受物价波动或通货膨胀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我国从建国以来实行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胜其数,这里只列举一部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
可备条款是法律规定的生效劳动合同可以具备的条款。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可备条款,缺少可备条款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成立。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可备条款主要包括: 试用期条款 《劳动法》笫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1、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十条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3、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4、劳动合同的订立在近五年,平均每年占3-6分。它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每一条都有具有可考性,建议大家熟读法条,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和细节。否则,你也有可能在这里丢分哦。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