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我国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bj03 2025-09-20 法律知识

我国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1、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专利法第二十条亦明确,申请专利和行使专利权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滥用专利权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如何确定侵权行为地对于侵权行为地,专利【13】、版权【14】、商标【15】侵权案件的司法解释均有明确规定,可以汇总分类如下:专利侵权案件中,销售地仅起诉销售者,其生产者销售地没有分支机构时或销售者不是生产者的分支机构时,销售地的法院不具有管辖权,这是专利侵权案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16】。

3、传授犯罪方法罪司法解释主要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进行规定。该法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些规定明确了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刑罚幅度和量刑标准。

4、总体而言,《征求意见稿》保留了现行知产刑案司法解释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各罪名入罪标准的主要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为例,《征求意见稿》对于假冒商品商标的行为,仍然保留了“违法所得数额三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五万元以上”的入罪标准,与2004年发布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5、为解决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侦查、起诉、审判实践,制定本意见。

6、我国刑法分别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该三项罪名均为情节犯而非行为犯,客观方面均需实行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行为,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