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bj03 2025-09-10 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1、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交通警察予以记录,由当事人签名,并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事故认定书。第十七条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交付当事人。

3、应该以行为人发生事故的即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程度,认定其对事故的责任是全责、主责、同责、次责、无责。事故责任认定时,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行为人应负全部责任,该逃逸行为与《解释》规定的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情形的情节的事故后果,同时作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情节。

4、我们知道交通事故发生后,要是肇事者为逃避法律制裁,从而选择逃离事故现场的话,这样的行为就会构成逃逸。需要注意,我国对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处罚是比较严重的。

5、对于交通事故的认定,包括肇事逃逸的时间,由交通管理部门或警方根据现场勘查、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词以及车辆损坏程度证据来综合判断。一辆汽车事故中造成了损害或者有人受伤,但驾驶员没有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者、报警处理而是直接离开现场,那么就可以被视为肇事逃逸。

6、离开现场是否算肇事逃逸,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驾驶员发生事故后,明知发生了事故,为了逃避责任而故意离开现场的,那么可以认定为肇事逃逸。但驾驶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开现场,后来知道事故发生并立即返回的,不认定为肇事逃逸。

7、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故意逃离现场或者擅自离开现场的行为,对此刑法有明确的认定标准。

8、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案涉车辆概况,如是否系营运车辆或特种车辆、车辆行使路线;事故造成何种后果,如人员受伤、车辆受损。二是事故责任认定情况。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的具体责任认定及申请复核情况;是否涉嫌酒驾、逃逸、无证驾驶情形及交警部门认定的具体表述。三是车辆权属、使用及投保情况。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