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暴力既包括身体暴力,如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饿冻、有病不给治疗方式虐待、遗弃没有生活能力的儿童、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家庭教育中以暴力方式管教儿童,也包括精神暴力,主要表现为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谩骂、诽谤、宣扬隐私、无端指责、人格贬损、恐吓、威胁、跟踪、骚扰。
2、家庭暴力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侵害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指出,家暴,是指家庭成员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侵害行为。同时附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4、吴扬新指出:“的家庭成员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这里面近亲属是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这些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家庭成员。家庭暴力不局限于刚才说的这些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人实施的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
5、2016年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为家庭成员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侵害行为。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施家庭暴力行为的,有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
6、家庭暴力的定义国际社会学界对家庭暴力概念比较广泛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家庭成员的暴力虐待行为。它包括对配偶(前夫、前妻、同居人或男女朋友亲密关系)、亲子、手足或长者的身体虐待、言语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
7、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侵害行为。第三条家庭成员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8、虐待是指故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使其肉体上或精神上蒙受损害,虐待可表现为积极的、作为的形式,也可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的形式。如打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不予衣食、患病不予治疗。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