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过,无论是《民法典》、《民法总则》还是《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都强调了不可抗力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适用时还需考察法律是否“另有规定”。合同法律关系上,《合同法》第117条本身就强调了“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2、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因不可抗力而违约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其违约责任。不可抗力条款旨限制或者免除违约责任,可以说是违约纠纷的最后解决工具。
3、与之相反,民法法系,有一个更加成型的不可抗力的概念,特定情况下,即使合同中没有不可抗力条款,一方也可以以不可抗力为由进行不履约抗辩。某些法域,不可抗力是一个法律概念,例如中国法。重要的是,合同的管辖法下不可抗力是否适用。
4、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不可抗力是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并且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现象,它各国法律中都是免责事由。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可抗力将导致当事人被部分或者全部免责。
5、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凡是发生不可抗力,当事人已尽其应尽责任仍未能避免债务不履行或财物毁损时,可以不负赔偿责任。但是不可抗力发生债务迟延之后时,债务人仍应负责。
6、关于不可抗力,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中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审理规则。相比较而言,行政法中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第36条和《国家赔偿法》第39条中,主要是程序条款,难以为行政协议案件审理提供直接的法律依据。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