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关于不当得利的案例手机话费误充

bj03 2025-07-10 法律知识

法律法规关于不当得利的案例手机话费误充

1、诈骗分子利用苹果手机的FaceTime通话功能,冒充银行、支付宝、微信、京东客服人员,声称受害人个人资金或借贷账户存问题,需要配合操作,否则影响个人征信,进而诱骗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核查资金、注销账户理由,让受害人把名下所有钱款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2、典型案例介绍案例虚假购物、服务类2024年4月9日,郭某某收到一个快递,打开后发现是微淼商学院的退费公告。4月10日郭某某查看微淼商学院的退费公告,通过退费函上的链接(12315qq.com)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名为“12315中消协会”的APP并注册了账号。

3、骗子先各种社交平台上发广告,主打一个便宜充值,名头不一定是充话费,还有“话费慢充”“油卡充值”。第二步当你上钩后,订单会传到境外,根据你的需求,把充值网站包装成“充话费”的模样,实际是“充赌资”,让你扫码支付。完成不法资金的洗白。

4、2024年3月27日的晚上19时,西昌的陈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的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声称是腾讯微信客服,称陈女士购买的百万保险免费期限到期,需要开始扣除费用。陈女士表示自己没有购买过这样的保险,但对方声称是误操作,需要取消保险业务以避免扣款。

5、是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进行话费充值,一方面移动运营商无法干涉平台数据,另一方面平台是通过话费卡进行充值,所以一经使用无法退还,只能与错号号主私下沟通。

6、民警顺藤摸瓜循线追踪,发现原来该居民一个月前微信误操作购买了某保险,第二个月起自动扣费。民警与相关客服多次联系,帮助该居民将误操作购买的保险成功退回。群众利益无小事,劝业场派出所民警通过积极工作追回钱款,避免了群众损失,受到群众称赞。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