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便是获得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的刑事谅解书,也无法规避刑事责罚的承担,必须进行严格的刑事追究;尽管存刑事谅解书,仍不得豁免被告应承受的刑事责任。刑事谅解书实际上仅作为量刑时的酌定减轻情节看待,具体如何裁决仍然需要依据法庭对其他相关具体案例情况以及律师辩护意见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决定。
2、轻微伤不构成刑事责任,不需要被判刑。但是涉及到民事赔偿部分。民事赔偿: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具体数额需要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来确定。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和解协议。
3、理论界对此持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这不能满足责任刑的要求,甚至有观点完全否定将刑事赔偿谅解作为量刑考虑的合理性。实际操作中,对于赔偿谅解协议量刑中的影响也存争议,如最高检?的发布的?王某人故意伤害犯罪二审抗诉案(检例第178号)指导性案例显示出对此?持?保留态度。
4、刑事案件中,轻伤案件是指对受害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行为,如轻微伤、轻伤。对于这类案件,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和解协议,可以不进行起诉,而是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和解。这种和解协议包括受害人的谅解书、赔偿协议。但是,和解协议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
5、撞死人后,即使获得了谅解书,肇事者仍然有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谅解书只是民事赔偿方面的一种协议,而刑事责任是根据刑法产生的公法责任,两者是独立的。刑法中,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情况,构成犯罪,将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6、“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谅解赔偿金属于刑事诉讼阶段的赔偿,目的是为了减轻刑事责任;而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民事阶段的赔偿,目的是弥补损害,两者的性质存根本差别,不能进行抵扣。况且,根据《民法典》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
8、相关规定,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友情可贵,拳头可疼!伤害他人是一笔“双输”的选择,一时冲动换来的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刑事追究、民事赔偿。遇事莫冲动,三思而后行,要使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矛盾,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