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行政许可服务、行政征收服务、行政确认服务、行政给付服务、行政合同订立服务划分可以将政府电子化的公共服务分为行政许可服务。
2、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行政许可一般为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一般为外部行政行为。
3、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所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 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4、分析行政许可法中关于行政许可的主要种类 -法律知识法律分析: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普通许可是准许符合法定条件的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的行为。
5、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行为 不具法定行政主体资格的一般社会团体、自治组织、民间协会等向其成员颁发资格证书及许可性文件的行为不是行政许可行为。
6、第二十六条 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完善证券期货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许可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许可,适用本规定。
1>、法定原则;A、许可范围法定;B、许可设定权法定;C、许可的实施主体法定;D、许可行为的内容法定;E、许可机关应依法对被许可人的活动进行监督。
行政许可程序规定202行政许可的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是行政许可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许可程序主要包括受理申请、审查(核实)、颁发许可证明三个步骤。
行政许可事项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事项。
行政许可是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批准,通过行政主体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办理行政许可的程序首先是提交书面申请,经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做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如果通过法定审核的可以颁发行政许可证书予以执行。
非排他性行政许可是指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对人都可以申请获得的 行政许可,驾驶证、执业证、机动车营运证、生产许可证等都属于这类许可。
本章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即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原则,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哪些事项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等,以解决设定的内容问题。二是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行政许可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下:《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即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以及监督原则。
行政许可的事项有提供公共服务等需获得相应资格、资质的事项;对主体资格和特定身份的确定事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动依法需要批准的事项等。
行政许可的基本特点指的是依据申请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行为、外部行政行为等。行政许可包括的内容为直接涉及特定活动需要法定条件批准的事项、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等需要资格资质的事项等等。
行政许可法的主要内容行政许可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它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监督和处罚等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004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行政许可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活动。
第十五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作出修改 将第五条修改为: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条例》是《行政许可法》的补充和细化,对行政许可的具体实施细节进行了规定。该条例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许可证件的颁发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行政许可法是我国对行政许可活动进行法律规范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设立的许可要求,对申请人申请依法取得的权利进行确认,并发给行政许可文件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外部行为。行政机关审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审査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其从事特 定活动之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具有下列法律特征:事先性。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规定: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性法规可以依据法定条件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政府规章可以依据法定条件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