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司法解释

bj03 2025-06-10 法律知识

一、《民法通则》究竟是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1、《民法通则》究竟是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老师说法律是包括XX法律和民法通则可又有老师说民法通则属于行政法规。。

2、《民法通则》属于法律而不属于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3、通说认为,民法的渊源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同时,依《立法法》第65条的规定,国务院既享有职权立法权,又享有授权立法权。

4、民法典属于法律。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不包括宪法在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民法典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所以民法典属于法律。

5、民法典生效后,所涉及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自民法典生效起,以前的一些旧的法律都撤销了,现在是以新的民法典为准。

二、民法通则全文司法解释一共多少条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具体适用,包括权利范围、侵权行为、救济措施等; 对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进行了详细的司法解释,包括专利权纠纷、商标权纠纷、著作权纠纷等方面。

邻地通行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相邻关系。《民法通则意见》第100条规定:“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九条规定了民法通则的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对民法通则的解释具有约束力。 以上是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的详细资料,这些解释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民法通则具有重要意义。

总则编司法解释共39条,分为一般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附则9个部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理念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民法包括哪些

遗嘱内容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民法典》明确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民法总则》在《民法通则》规定的基础上,扩充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既包括合法的法律行为,也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民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法泛指所有民事法律规范,包括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民事法律和散见于众多的民事法律范围、条例、规定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条款的规定。

民法包括: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包括 《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

民法包括: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性质: 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为文明法。

四、最高法出台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是什么

总则编司法解释共39条,分为?般规定、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民事法律?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附则9个部分。最民法院有关负责?介绍,总则编司法解释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为切实规范担保交易秩序,减轻融资成本,促进资金融通,扩大增信手段,保障债权实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制定了关于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

总则编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答:民法典总则编在第二章自然人下专设监护一节,使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进一步明确,有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为践行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准确适用民法典监护制度,本解释专设8个条文予以规定。

五、民法通则106条最新司法解释

第二十二条 因股东名册记载、请求变更公司登记、股东知情权、公司决议、公司合并、公司分立、公司减资、公司增资等纠纷提起的诉讼,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定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出资人或设立人作出的解散决定是否需要组织全体人员的同意才能解散,还是实行重大事项多数决原则,本条没有规定。需要法律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是法律的兜底条款。

《民法通则》第106条归责原则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06条归责原则第一百零六条【归责原则】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关于侵权责任要件构成的学说甚多,有三要件说、四要件说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以及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笔者较赞同四要件说,即加害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

就《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处分权的人”与《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无处分权人”是否应当作同一理解,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

民法通则106条最新司法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即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其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可以认为,《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并无排除纯粹经济损失之本意。也正因为此,我国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有关规定里出现了其实质内容为纯粹经济损失之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第106条归责原则 第一百零六条【归责原则】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六、民法通则第83条

为了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处理原则。而200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84条作了同样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试评析该条法律规定,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是关于不动产侵权的规定,即不动产造成侵权后的处理办法。违反该条例不会处罚,但需要依法停止侵权行为,并给予相应的赔偿。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四条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试评析该条法律规定,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