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124条规定

bj03 2025-06-09 民事法

一、民事诉讼法124条中第七项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 优质答案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五项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A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项的规定,判决不准离婚,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原告在6个月内再起诉的法院不受理。所以A项错误。C项: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民事诉讼目的论旨在回答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原因或初衷,从而以不忘初心的精神使上述目的设定融贯民事诉讼立法、司法和理论体系,使民事诉讼法如《民法典》一样完成有效的系统整合。

新民事诉讼法第 12条第 项规定, “依 照法律规定, 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不得向人民 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

【应注意的问题】不起诉有三种:法定不起诉,即遇有《刑诉法》第15条规定的法定情形之一时,检察机关应当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刑诉法》第140条第4款;酌定不起诉,即《刑诉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

第124条规定的继承权。 第125条规定的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第126条规定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第127条规定的数据、网络虚拟财产。 在保护程度和侵权构成要件上,侵权责任编对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没有作区分。

二、民诉法124条规定的起诉条件

起诉需要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案件有明确的被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主观: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条件为: 有明确的被告。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主观: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条件为: 有明确的被告。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408条第1款的规定:“一审原告在再审审理程序中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裁定准许撤诉的,应当一并撤销原判决。

依据民诉法第13条、第108条规定,原告启动诉讼程序时列谁为被告是原告的权利。诉讼中,原告也可以申请追加被告,其实质是基于程序法所赋予当事?的追加申请权。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五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对新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理解

《民事诉讼法124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诉求再审。

民事诉讼法124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天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查封、扣押财物、文件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五项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打官司,民法典的现实适用,之正确理解第124条 这个系列很实用,认真看会有很多收获。民法典第124条规定,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相应理解:一个人可以选择继承他可以继承的财产,也可以放弃。

四、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一款第(三)项

本法第1165条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第1166条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第1167条规定了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责任承担方式。三条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组成了我国民事侵权责任的基本制度。

《解释》第41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37条第2款规定指定管辖的,应当作出裁定。第2款规定,对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下级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

原审法院依照2008年修正的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五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年修正)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五、2012国家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条之当事人

1、故刑诉法287条规定的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应作广义理解,既包括一审也包括二审,使得当事人的救济权利得以保障。 不合法。

2、《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可知,中国消费者协会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对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提起公益诉讼。

3、宪法是法,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并由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违反宪法后要接受违宪制裁,比如改变或撤销、罢免等。故选项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4、第五章 当事人 当事人概述 当事人的概念 广义的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狭义的当事人专指原告和被告。

5、当事人是司法考试的民诉重要考点,下面对其做了讲解,希望大家都能准确理解。 当事人的界定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人。

六、民事诉讼案件法院受理后多久立案

1、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起诉方还要向法院提交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收到相关材料后,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将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3、《民事诉讼法》中有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5、民事诉讼案件受理后一般7日内立案。民事诉讼程序立案受理时间是一样的吗?民事诉讼程序立案受理时间是一样的。受理是立案的前置程序,受理期限是7天。

6、民事诉讼案件受理后一般7日内立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