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彩礼返还”的前提是给付彩礼,只有给付了,才存返还。我国立法对给付彩礼未作规定,也未禁止;但对“彩礼返还”作出限制。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彩礼规定》),于2024年2月1日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为正确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适用范围】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彩礼后,因返还产生的纠纷,适用本规定。第二条【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4、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虽规定了彩礼返还问题,但法律逻辑上,尚有两种情况未予规定,需要完善相关规则:一是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二是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经共同生活。第一种情况下,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不应予以支持。
5、返还彩礼的法律规定返还彩礼的法律规定彩礼的性质彩礼,是夫妻一方婚前给与另一方的财物。性质上是赠与,但是又与的无偿赠与不同,它是一种有条件的赠与行为,即以结婚为目的(条件)的赠与。
6、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7、从法律角度审视彩礼给付的目的,我们不难发现彩礼的目的,是彩礼予以返还的一个基本条件。“作为给付彩礼的代价中,本身就蕴含着以对方答应结婚为前提。没有结成婚,其目的落空,此时彩礼如仍旧归对方所有,与其当初给付时的本意明显背离”。司法解释规定彩礼予以一定条件下返还,法理上体现了对对价行为公平性的保护。
8、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第5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