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年沿用至今的结婚证。是全国统一之后的样式,封皮为枣红色,内有牡丹花图样。大小为5cm×18cm,正中间印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金色的国徽,国徽下方是金色的结婚证三个大字。结婚证外观简洁,颜色鲜艳,一目了然。证书内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2、▼一九八六年的结婚证,贴上了夫妻二人的黑白照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结婚证,外形类似于护照,封面印有国徽,体积小巧,方便携带。
3、60年代的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图案,还有和平鸽的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70年代的结婚证70年代的结婚证,也是喜气洋洋的。
4、瓶窑镇的老丁与爱人于1979年结婚,当时的结婚证上印着“勤俭节约计划生育”,正面左下角印有“收费两角”字样。“不需要什么彩礼,不像现,房子车子存款一样都不能少,我们那时候只要找一个媒人做介绍人,双方满意就可以结婚。”老丁一脸幸福地说。家住南苑街道的老范与妻子于1987年结婚。
5、“一纸婚书”进化史,今天不秀恩爱,秀秀结婚证书!中国自2004年1月1日起将启用新式婚姻登记证。新式结婚证封面为枣红色。
6、这张结婚证书,中间对折两半基本对称,而且可以折叠,还配有一个木制的盒子。可以裱可以贴也可以收藏,其设计堪称完美。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的结婚证,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只有证书的功能但缺乏审美的价值。七十年代之后的结婚证,就是一个小本子了,方便携带,平常日子就压箱底或放抽屉。
7、1956年的结婚证刘伟介绍说:“当时结婚需要向单位申请,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到单位、村(居)委会开具证明作为领证的必要条件,一直没有改变。这也写入了原内务部或民政部1955年、1980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的4个婚姻登记办法或条例内。
8、为什么结婚证样本长这样结婚证保留时代烙印清代的婚书都比较大,像奏折折叠收藏A4纸大小的文件夹,代表性的《鸳鸯礼书》是一张宣纸,长达1米,大部分内容是图画,此外还有两行是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