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而且民事规范被适用于行政诉讼也早已不是个案,因为《行政诉讼法》第63条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的规定,并没有禁止人民法院适用民事法律规范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
第一百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审查的,由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一并审查。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此前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强制执行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仍然适用当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不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法第53条第五十三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依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可以申请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2、对于当事人的财物缩查封扣押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日。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3、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最长查封、扣押的期限是30天。
4、查封扣押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二十六条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5、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最长查封、扣押的期限是30天。
6、《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本案中,宋丙下达的扣押期限是40天,明显是违法的。
第四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诉讼法44条和复议法第21条有规定诉讼和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二者不存在冲突,不停止执行,不包括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四十四条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仵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大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第十三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可见,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权的行政机关可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在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法包括哪些内容?秩序行政。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您好,行政法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行政法,是指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行政法制建设的链条比较清楚,从实体到程序再到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有一系列法律。
行政法包括以下法: 《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政监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审计法》、《行政强制法》等。
行政法包括哪些法 行政法包括以下法: 《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政监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审计法》、《行政强制法》等。
请问 行政法其包括哪些法? 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活动中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包括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1。实体法包括: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
根据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行政拘留权的行使主体不再只是公安机关,还包括增设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拘留。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履行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据职权和程序追究行政相对人以及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1月22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解读(附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于2021年1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行政处罚法》是实行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对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