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一

bj03 2025-06-11 法律知识

一、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的司法解释

1、《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2、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适用其他方式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市场价格,按照损失发生时侵权行为地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四条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4、2014年的民法通则解释九十九条第一款、婚姻法二十二条的解释也同时废止。 法律的修改和废止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司法解释被废止。司法解释废止要么是被新的司法解释替代,要么就是最高院通过正式的发文通知司法解释失效。

5、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6、《民法典》第1183条在原有的《侵权责任法》(已废止)第22条的基础上,增加了第2款,即“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如何理解《最高院适用〈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

1、综上,案涉侵权各方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而是各方在不同时期的数个行为密切结合致使火灾发生,进而造成赵某的损失。

2、第五条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文解决的是与其他法律规定冲突时的适用的问题。

3、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产业的发展,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但是由于制定法有其固然的滞后性,国家出台了一些司法解释来解决这些问题。

4、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5、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同年9月1日起施行。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一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精神,对于依法正确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三、侵权责任法的司法解释

1、侵权责任法医疗过错和抗辩事由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2、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得依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3、第十一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4、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总则性、综合性质的《侵权责任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的司法解释,需要根据具体的侵权类型,确定更为具体的司法解释内容。相关具体的情况建议详细咨询律师予以确定。

5、【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信用权、知情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身、财产权利。

6、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应当在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予以适用。 确定公平分担损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

1、第一条【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信用权、知情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身、财产权利。

2、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保护范围】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3、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4、第八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九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章 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附则 第七编 侵权责任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五、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

1、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2、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行政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

3、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得依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4、为了正确适用侵权责任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5、【律师释义】属于民事责任法,民事责任救济范畴,而非其他责任形式。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6、最新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中) 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一节监护人责任 第五十一条【被监护人的范围】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造成他人损害的,准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等”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包括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等所有的民事权利。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条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等”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包括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等所有的民事权利。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保护范围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