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地方性会计法规和会计规范性文件。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通常简称会计法规。
第十三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法规有《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会计行政法规包含《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总会计师条例》。会计部门规章包含《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准则》。
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定了企业应当按照一定的制度建立会计账簿,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其基本内容如下: 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我国的会计法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
内容: 会计分析是根据会计报表、会计帐簿,结合计划、统计和其他资料,对有关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过程及其结果或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的分析研究。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包括 法律分析: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会计法律会计规章。在此仅列举部分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成本性态分析法 它是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最终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它联系成本与产量的增减动态进行差量分析,是构成基础性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特点 主要是考查文字记忆性内容和计算性内容,相对《经济法基础》来说难度偏大,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是学习《经济法基础》的奠基科目。
2、也就是说,只有出现《刑法》规定的税收逃逸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才可构成(税务人员作为此类犯罪的共犯除外)。
3、这里所讲的会计法是指狭义的会计法,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4、会计法 ,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会计事务是国家对各种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分析、检查的经济管理活动。
5、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第十六条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2、第十六条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3、第五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5、 直接转销法:日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初级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 总论 掌握:法和法律、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人员。
1、会计法律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基础性法律,也是指导会计工作最高的准则。它包括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例如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等。这些规范性文件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在调整会计关系方面起着关键的法律作用。
2、会计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调整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及其他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
4、会计法 accounting law 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会计事务是国家对各种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分析、检查的经济管理活动。
5、【导读】会计法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指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会计法》是规范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会计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同时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
6、第二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办理会计事务,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1、会计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其中,《总会计师条例》主要规定了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
2、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有:《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会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3、该法分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 除《会计法》外,中国还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
4、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法规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等。
5、二是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经验,借鉴了国外有关政府会计改革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是继承发展、改革创新。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我国的基础性会计法规,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会计制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督等内容。《企业会计制度》:我国实施的会计核算标准,规定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报告制度,以及会计档案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会计法》于1985年首次颁发施行。1993年12月,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再次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由国家主席下令公布,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最新(截止2015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2000年7月1日颁布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与修改过程:1981年6月,财政部发出通知,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起草小组。
我国《反洗钱法》的颁布时间是:2006年10月31日。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而制定这一法律。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