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案自首的法律规定

bj03 2025-06-11 法律知识

一、行政案件投案自首的法律规定

自首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规定是根据《刑法》规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项要件。 关于“自动投案”的规定,根据最高法《解释》和《具体意见》的规定,共有12种情况可认定为“自动投案”。

综上可见,认定自首情节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等已相对完整、规范。 自首情节认定的基本规则 符合法定要件 根据刑法规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项要件。

根据刑法总则第六十七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准自首、特别自首三大类。 一般自首。所谓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第三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犯罪嫌疑人被亲友采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或者在亲友带领侦查人员前来抓捕时无拒捕行为,并如实供认犯罪事实的,虽然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但可以参照法律对自首的有关规定酌情从轻处罚。

行政案件投案自首的定义 行政案件投案自首是指行政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司法拘留以及扣留是有区别的,行政拘留一般只有县级以上的执法机关才能行使权利。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七十岁以上、怀孕或者哺乳期女性是不执行行政拘留的。

行政案件投案自首通知家属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主动投案自首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对于行政案件的犯罪分子,如果其主动投案自首,同样可以减轻或免除部分刑罚。

二、投案自首从轻处罚的法律规定

第三条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解释》第4条则规定了:“……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以此“同种数罪”情况不存在自首情节的认定。

凡是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在逃人员,都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投案自首,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依法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司法实践中,对于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检察机关还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

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自首的本质是犯罪人愿意主动承担刑事责任,即将自己主动交付国家接受刑事追诉。

投案自首的量刑规定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我国鼓励犯罪分子主动投案自首。【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首概述 《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三、打伤人了去投案自首!有那些法律法规

行为人故意杀人或者重伤他人后自首的,对其一般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自首有必要具备以下条件: 主动投案。违法分子未被发觉或许虽被发觉,但尚未被有关机关缉获或被群众扭送,而主动向有关部门告知自己的罪过。

一是必须自动投案;二是必须如实地供述自己的罪行。投案的方式没有限制,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部分犯人自首后依然有判处死刑的可能。

打伤人了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打伤人了去投案自首有那些法规法规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以及第六十八条有相关说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关于自首的法律规定有: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部分犯人自首后依然有判处死刑的可能。

四、主动投案的法律规定

2009年《意见》规定,自动投案应符合“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条件,《投案规定》第七条亦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后,有关人员主动交代问题的,不认定为主动投案。

以上表明zui…高法对自首中的“自动投案”采取宽松的态度。只要能体现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的,即可认定为“自动投案”。 关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规定。首先,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动投案的对象是司法机关(公、检、法三机关),同时?规定了视为司法机关的投案对象,包括个体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其他有关负责?员。从?扩?了投案对象的范围从机关、组织到个?均成为投案的对象。

再者,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对于正在被通缉、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的行为,法律已明确规定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法律对于主动投案的具体规定是指主动向国家机关进行自首,表达其愿意接受法律监督的行为,只要能体现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的,即可认定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 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五、自首的法律规定

1、法律快车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自首的司法认定 罪刑法定当代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开宗明义,量刑的基础与定罪一样,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初犯者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并不是全部的犯罪分子自首后都能减轻处罚,依然有判处死刑的可能。

4、关于自首的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5、自首的法律规定如何理解自首的法律规定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6、一般自首与准自首仅规定于刑法典总则中,而特别自首制度则是由刑法典分则所自行设立和规定的。 效力范围不同。

免责声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